欢迎访问黑龙江农业科技杂志社!
加强期刊出版事后审读——同行评价行为的标志性体现
发布人:bianji1 发布时间:2016/11/29 13:42:47  浏览次数:692次
【字体: 字体颜色
作为前沿学术成果展示窗口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是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导向功能在推动中国学术繁荣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期刊出版后是否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及其如何评价这种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期刊出版事后审读工作及时跟进,也就是学科专家参与到对期刊出版后的评价工作中,发挥同行评议的作用。  
期刊出版事后审读指的是学术期刊出版后由期刊管理部门组织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家对期刊进行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再评价。与期刊出版前的三审制不同,编辑部的审读制度主要表现为“自家人”对“自家孩儿”的管理,即编辑部组织相关人员以文章发表为目的,从选题、行文、编校、内容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方面把控文章质量;而期刊出版事后审读更像是 “家外人”对“自家孩儿”的一次“体检”,由非编辑部人员定期评议已经出版的期刊质量,以保证“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可以说,期刊出版事后审读是同行评价行为的一种标志性体现,在控制期刊整体学术质量、审视期刊社会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直击要害地批评,也可以举贤不避亲地表扬,从而使得这样的审读评价较为客观与真实。  如何开展期刊出版事后审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有制度上的保障。2005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明确了期刊出版管理要实施事后审读制度、质量评估制度,这为期刊管理部门加强监管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各级管理部门需要就此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出台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审读办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编校质量管理办法》等条例,从审读范围、审读主旨、审读标准、审读专家遴选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的说明,使期刊出版事后审读工作有章可循,有办法可依。  
其次要严格审读流程。期刊出版事后审读应该以一种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有序地进行。审读工作在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后,相关管理部门即可依规将具有周期性活动特点的审读工作进行细化处理,具体的工作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明确规定提交审读样刊的时间,避免工作的随意性;要按时回收审读报告,审读专家无特殊情况不得拖延提交报告时间,保证审读工作的严肃性;要定期反馈审读报告给各期刊编辑单位,以公开透明的组织形式确保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要组织相关人员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复议,体现同行评议的公平、公正性;期刊管理部门要建立档案管理机制,将期刊审读报告分类归档,以备查询;根据专家的审读报告,期刊管理部门应对所辖范围内的学术期刊情况定期以综述的形式报备相关责任部门,使之对期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便于统筹管理。总之,规范有序的审读流程是期刊事后审读亦即同行评议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对同行评议行为的一种规范,对提高学术期刊整体水平,乃至学术研究水平都具有非常作用。再次要明确审读内容。内容审读是期刊事后审读的核心,期刊管理部门要有明确的指向要求,专家审读期刊时不可“随性而为”、“顾此失彼”。一般来说,内容审读应该包括政治思想、学术价值、学风问题、编校质量、社会影响等方面。1.政治思想审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担负着繁荣学术思想、引领学术发展和推动学术进步的职责,其政治思想是否正确、意识形态导向是否正确直接关系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因此,政治思想正确无疑是期刊审读工作的首要内容。2.学术价值审读。期刊的学术价值是其赖以生存的灵魂,而期刊的社会价值又是其学术价值的最好体现。期刊的发展方向、品牌定位、栏目特色、选题情况、发表具有创建性文章等方面都应该是审读专家重点关注的地方。3.学风问题审读。学风问题是期刊审读的重要工作,学风不正即无学术价值可言。学风问题审读不仅包括期刊是否存在抄袭剽窃、买卖版面等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引用失范行为,如伪引、互惠引用,师生署名不规范、文章数据来源不清等,更应该包括对期刊文章原创性、创新性的审读。低水平的重复研究、问题意识淡薄、缺乏正常的学术批评等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学术公信力和学术声誉,特别是要想在国际学术上发出我们的声音,一定要有过硬的有深度、有价值的学术精品,期刊事后审读应该在这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4.编校质量审读。编校质量是期刊学术质量的一部分,但是简单的技术校对与文字规范不应该是审读专家的工作重点。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学术交流平台的出现,对期刊文献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期刊文章的编排格式、著录标准是期刊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自己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现代学术传播形式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也是以往专家审读工作没有遇到但现在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5.社会影响审读。期刊的社会影响既有人们的主观感觉,也存在一些客观标准,如期刊的被引用情况、文章的被摘转情况、期刊论文对政策的影响程度、期刊的网络众评情况和微信推送情况等,这些指标都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期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尽管专家在当期审读时无法获取这些指标情况,但对这些指标的了解及其产生的影响应该是审读专家熟悉与掌握的,并且结合专家自身对期刊的长期了解做出一定的预知判断也是应该的。  
最后要有一支过硬的审读专家团队。与期刊编辑部三审制不同,期刊事后审读针对的是期刊整体情况的评价,基本不涉及人情稿件等与利益直接相关的情况,无须匿名操作,直书利弊,全凭专家的职业素养和学术良知来完成,对于无名利可言的期刊事后审读,唯有秉持社会责任担当,方能做好这项工作,真正达到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审读目的,这种角色意识是专家审读团队必须具备的品质。审读专家还应该具备很强的政治素养与政策水平能力,在提倡坚持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今天,如何积极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把期刊建设成为研究、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阵地,需要有一批政治思想水平高的学人为期刊把关。期刊事后审读专家要具备深厚的学科背景和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审读专家一肩托两头,既要从整体上评价期刊的理论性、前瞻性、指导性、时效性和导向性,又要审读期刊出版的规范性和编辑装帧质量的规范性,非一般功底不能完成此项工作。此外,在审读专家的遴选方面,不妨让一些资深读者参与到期刊的事后审读活动中。读者对期刊的评价最实际,也最能直接反映期刊的社会应用情况,资深读者可以从另一角度对期刊提出需求和建设性意见,期刊的角色定位也可以从优质的读者对象的定位中反馈出来。因此,资深读者对期刊的评价态度不应被忽略,特别是在期刊开放获取大趋势的情况下,读者对期刊的关注度已经是评价期刊社会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期刊管理部门需在此方面做一下功课。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王力力http://ex.cssn.cn/xspj/thpy/201611/t20161101_3260123.shtml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7 黑龙江省农科院信息中心 黑ICP备11000329号-2

访问量:18969443